《慈心有大力 自在而能為─恭頌覺光長老九十嵩壽》

前 言
經歷了大悲大喜的二○○八年,我們共同迎來了嶄新蓬勃的二○○九年。今年,從國家來說,適逢五四愛國運動九十周年,並將迎來建國六十周年甲子大慶。對香港來說,是回歸祖國第十二周年。年底,將舉行「2009東亞運動會」,這是香港首次舉辦國際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對香港佛教界來說,今年是佛誕公眾假期實施十周年的紀念。同時,在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十六)將恭逢著名高僧、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的九十嵩壽之慶。


覺公上人是香港佛教的領袖,也是香海正覺蓮社、香港觀宗寺的創辦人和精神導師,更是廣大佛教四眾同仁尊崇的大德高僧。上人因年高德劭,戒行莊嚴,魄力威望和善業建樹而受到全港佛教徒的擁戴敬仰,獲得社會讚歎一致口碑而享譽國際佛教界。


覺公上人宿具佛緣,慧根早發。三十年代,幼學之年,即隨師從華北渡海華東。弱冠之年,又從華東南來香江。四十年代,時逢亂世,避走內地,安居西安。逆境求道,不退初心。二戰結束,重返香港,宵旰勤勞,淬礪精進。高樹正覺法幢,利樂社會人群。


覺公上人從二十世紀初一路走來。在九十年漫長的歲月裡,沐浴在佛陀的慈光中,也飽受了世事風雲的滄桑歷練。今縱觀歲月波瀾,擷取歷史浪花,概述覺公上人的菩提行履和佛化志業,以彰盛德,並志賢勞,謹賀以壽。


一、傳奇佛緣.菩提行履


一九一九年五月十六日,覺公上人出生於中國東北遼寧營口縣虎莊屯(今屬大石橋市虎莊鎮)。大石橋地方擁有豐富的菱鎂礦產資源,素有中國鎂都之稱,是世界四大鎂礦之一。虎莊鎮歷史上稱為虎莊屯,是遼南四大屯之一,素有北牛莊南虎莊之說,鎮內有著名的臥牛山雙泉寺和青龍山石佛寺。上人俗姓谷,家中次子,兄成山,父親起名叫做「成海」。母親篤信佛法,長期素食,因此,成海宿具佛緣,出生即「胎裡素」,自幼不吃葷腥。六歲入讀虎莊初級小學。八歲那年大病,因父親外出黑龍江,由祖父領至鄰縣蓋平(今蓋縣)的一個廟堂舉行民間「跳牆」儀式驅病。回到家後,病即愈,從此百病消除。
一九二八年,江蘇揚州高旻寺青一和尚不遠千里來到虎莊,化緣重修高旻寺寶塔。成海母親敬重三寶,佈施金錢結緣。谷成海每天放學後就跑到附近的佛堂聽青一和尚講佛經故事,十分嚮往出家生活。一九二九年,青一和尚離開虎莊,成海悄悄尾隨不舍。青一和尚勸他回家,成海說 「我要出家!」。經一再勸說,成海不為所動,執意出家。遂隨師從營口渡船南下至上海海潮寺出家,法名安童,字派為遼寧千山毗盧派傳承。一九三○年,隨青一和尚赴浙江寧波天童寺參學(天童寺與揚州高旻寺、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合稱為中國佛教禪宗四大叢林)。十月,天童寺傳授三壇大戒,在圓瑛長老慈悲納受首肯下,師破格以十一歲幼齡受戒,賜法名覺光。已圓寂的明暘長老(時年十五歲,天童寺五位長老各舍一歲以滿二十受戒)和印順導師(時年廿五歲),皆於此時受戒。


一九三二年,在圓瑛長老安排下來到位於寧波市區的觀宗講寺。于一代台宗大德、傳持天臺教觀第四十三世─諦閑長老所創辦的觀宗學社學習,直至一九三九年前後共八年。由初級的學戒堂和預科,中級的研究社(副級),到高級的弘法社(正級),每級三年,有系統地研讀經、律、論三藏教典。天臺宗第四十四代教觀總持寶靜大師時任主講。一九三九年,寶靜大師於香港弘法精舍創弘法學社,自任主講。師隨之南下香港參學,親近寶公深入學習天臺教觀思想,深得寶公賞識,後由寶公上首弟子顯明法師授予天臺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法脈。同年九月一日,第二次世界戰爭於歐洲爆發,世局無常,風雲突變。


一九四○年秋,寶靜大師回寧波觀宗寺處理寺務,事畢返上海,駐錫玉佛寺。是年十一月,忽然罹疾,於十一月二十九日在上海玉佛
寺病逝,世壽僅四十二歲。不幸天才不壽,英年早逝,佛門頓失法將,震驚教界。寶靜法師生平著述甚富,主要者有《大乘起信論講義》、《佛遺教經講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等行世。香港弘法學社隨即停辦,直到一九四八年倓虛老法師應邀南來香港,於弘法精舍創辦華南學佛院。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軍攻打香港,覺公上人時年二十二歲,形勢逼人,被迫離港。曾一度往廣東韶關南華寺親近虛雲老和尚,後又轉赴廣西貴港、桂林等地。一九四二年,駐錫桂平西山龍華寺擔任監院,與住持巨贊法師結為患難之交。共同宣揚慈悲戒殺的佛法精神,開示當地人勿以牲品供佛。率眾開荒種菜、採茶、制茶、致力於生產自給,農禪並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與巨贊法師一起主持建立「桂平佛教會」,會址設在龍華寺,會員發展到二百餘人。又將西山腳下的李公祠和水月宮改為居士林,並附設「五明圖書館」。積極鼓勵信眾參加抗日救國活動。(桂平西山以「石奇、樹秀、茶香、泉甘」著名。龍華寺為西山最宏偉之建築,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一九四四年,日寇攻陷長沙、衡陽、桂林、柳州等地。巨贊法師因身份原因,被迫離開桂平,避往北流。臨別前,特寫詩一首相贈:「山門兩載賴維持,緣盡思靈未忍離。此去好研真佛理,男兒貴不負相期。」。覺公上人與巨贊法師在共難之際是亦師亦友的菩提法侶,一生視為至交。


一九四五年十月,抗日戰爭勝利。覺公上人自廣西重返香港,住在寶靜大師生前留下的粉嶺靜廬(今香港觀宗寺前身)。同時,租用跑馬地黃泥涌道七號二樓,著手恢復寶靜大師所創辦的淨土道場─香海蓮社(後改組成即今香海正覺蓮社)。舉辦文化、濟貧、放生、禮懺、講經、建設道場、團結教友等無數弘法利生的活動。虛雲、顯慈、法舫、道安、靄亭、定西、演培、筏可、倓虛、海仁、顯明等高僧大德都曾法駕蒞臨,宣演佛法。同年,又與海仁法師、筏可法師、優曇法師、靄亭法師、茂峰法師、茂蕊法師、顯慈法師等、陳靜濤居士、王學仁居士、林楞真居士等共同發起,創立香港佛教聯合會,任第一屆董事。(香港佛教聯合會的歷史淵源遠在一九三○年創立,其時稱為香港佛學會,至一九四三年改稱中華佛教聯合會。二次大戰結束,香港重光,正名為香港佛教聯合會。)


覺公上人從一九五○年起,歷任兩屆香港佛教聯合會弘法主任,一九五二年起,歷任十五年總務主任。一九六七年起,眾望所歸,當選會長直至現在,已蟬聯四十三屆(香港佛教聯合會章程規定一年為一屆)。


二、佛化教育.樹人百年


「要想佛教興盛,必須從教育做起。」覺公上人三十年代曾於寧波觀宗寺修學,親近一代佛學巨匠寶靜大師。寶公於一九三○年創觀
宗義務學校,收容貧困失學兒童,開展佛化教育,此事對師影響至深。覺公上人的佛化教育志業始於一九四九年,參與香港佛教界第一所學校—─中華佛教義校開始。目前,香港佛教界有覺公上人籌劃、創辦、領導、及受上人思想影響而開辦的佛教中、小、幼及特殊學校共百餘所。


覺公上人曾開示佛化教育的目的︰淨化人心,泯除邪惡,使年青一輩,從少年開始學佛。在自利方面,是摒除煩惱,潛心學習,達到啟發智慧,轉迷成覺。利他方面,是愛護生靈及敬奉三寶,度己度人,啟益眾生。
香港的佛教學校一貫推行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重的教學宗旨。貫徹佛教圓融無礙的智慧理念和平等博濟的慈悲精神,以及以人為本的實踐準則。啟發在學青少年之智慧,陶冶其性情,使其有健全人格及人生觀。更希望在佛陀精神感召下,學生能同沐於佛法之中,以佛教三寶為依止,傳揚佛法,為社會而服務。


佛化教育有獨到的創新理念,與現代教育完全結合,並可補現代教育之不足。教育學生首先要瞭解和尊重學生身心靈發展的特點,堅守教育規律。同時,要克服學歷社會和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批判精神、實踐能力、道德修養、人文視野、社會承擔和國民意識等等,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需要的規格要求。


覺公上人殷切希望從佛教學校出去的或接受過佛化教育的廣大青年學子,在未來充滿競爭的現實社會中,以實用的知識、良好的品德、過強的心理質素來應付生活和工作上的需要,共同創造絢麗和諧的幸福人生。


三、安老慈善.大悲願行


覺公上人始終堅信︰凡是有益於老人的一定有利於社會。


目前,僅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及香海正覺蓮社社屬就有共十二間安老護理和社區老人中心等服務單位。安老院、護理院及護養院為院友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護養社工及日常生活照顧等全面服務,令老人們得以安享晚年。


每個安老服務單位不定期舉辦各種多元化的佛教活動,讓有興趣和有能力參加的老人參加,如浴佛法會、旅遊參觀、聽經聞法、慶典活動,乃至力所能及的慈善志工服務等。通過這些活動,有效使得老人家釋放情緒壓力,化解煩惱障礙,調適心理,平和心態,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體會慈悲智慧的理念和對生老病死等問題的理性考量。從而有益於老人家身心靈的整體健康,更進一步豐富人生的價值、增進生命的福祉和深化生命的意義。安老服務的興辦,為解決和疏緩不斷加劇的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和家庭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安老服務之外,覺公上人於一九五○年,百廢待興,民生艱難之期,就開始成立慈善組,開展贈醫施藥,救災濟貧、冬季賑困等慈善活動。在各個年代、不同區域發生天災人禍時,覺公上人總是不辭辛勞,竭力呼籲賬災救難。如南亞地區地震海嘯、緬甸風災發生時,號召全港佛教徒及愛心人士發揚佛陀慈悲精神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捐贈救難。呼籲佛教界慷慨解囊,救濟災情,並舉辦罹難者超度法會。同時,組織慰問團遠赴災區慰問,希望生者得救,亡者以安。


二○○六年十一月,獻出多年缽金,並將歷年珍藏慈善義賣,集所得善款成立「覺光法師慈善基金」。希望發揚慈悲精神,救苦濟世。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爆發之際。覺公上人時因病住院,於病房接受媒體訪問,通過媒體呼籲全港佛教徒及廣大愛心人士,即時行動,投入捐助與賑災的工作。要求全港佛教道場於早晚二課,至誠懇切禮佛誦經,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超度災難亡靈,早登極樂,祈求災民早獲救護,脫離苦海,祈福災區安寧,人心安定。並親率香港佛教界代表前往中聯辦追悼地震罹難同胞,捐獻緊急救災善款。深深表露一介衲子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菩薩度世情懷和人文精神。


五月二十一日,有感於「汶川5.12大地震」災情慘烈,傷亡無數。發起於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帶
病出席,主持法會。法會有近三萬名市民和佛教徒出席,體育館爆滿。有近萬名市民不得入場,冒著酷熱,於場外席地而坐,全程參與法會,場面悲壯感人。


六月廿九日,覺公上人發起「四川5.12大地震七七追思祈願大會」,號召近7000名青年學子和社會人士參加,以至誠懇切的慈悲心,齊聲念誦《淨土文》。祈願大會的意義不單單是為超度罹難同胞,更是對參與學生以及所有參加者的一次生命教育並留下人生歷程的集體記憶。藉著為四川受災罹難的學子們、同胞們送上關懷及至誠祝福的同時,長養每人的慈悲心,提升善念,增長福慧。體會到生命的無常,學會珍惜生命,感恩家人、師長和朋友們的關愛,進而發願自覺回饋社會,樂於奉獻,服務他人。


二○○九年五月二日,在慶祝香港佛誕公眾假期實施十周年佛誕節吉祥大會之際,代表香港佛教聯合會將620.72萬港元後續善款支票轉交災區,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高祀仁代表四川地震災區接收,善款將用於建設四川省閬中4所學校。這是香港佛教聯合會繼去年五月捐助830萬港元之後再次轉交後續善款。覺公上人希望災區人民震後自救,痛後奮起,滿懷信心,重建家園。香港佛教界將會繼續以各種形式對災區建設和受災民眾給予物資與精神層面的支援。


四、興教問政.大局為重


在香港回歸祖國前後的歷史關鍵時期,覺公上人在不同時期,受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區籌委及港事顧問等職銜,始終秉持「興教願問政,問政不參政」的宗旨。一襲黃袍,來往京港;滿腔熱情,為教為人。處處顯現出「無左亦無右,盡力為大眾」的超然智慧。


一九八五年,覺公上人發表新春獻詞表示︰香港經歷了一歷史性的關鍵時刻,各方面在時代浪潮衝擊下,人心一度彷徨不安,但誠如俗語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經過中英協議簽署之後,香港終於有了一個新的轉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片光明,祇要港人繼續努力,齊心向善,香港社會前途必能安定繁榮。種善因,得善果、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真理。


一九八五年六月八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員名單。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六日赴北京,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正式成立,開始起草工作,並委任五十九名委員,包括三十六名內地委員及二十三名香港委員。覺公上人作為五十九人之一,正式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同年八月一日至五日,再赴北京,出席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首次會議。臨行前,在記者會上提出四點意見,代表香港宗教界對基本
法的期望:一、維護宗教的尊嚴。可以保持原有及新建崇拜教主的一切建築物以及內部莊嚴陳設,並可舉行一切宗教敬禮儀式。二、維護傳教自由。無論任何宗教,皆有教導倫理道德、善化思想的力量,希望能夠有演講集會、辦經學院、圖書館及出版刊物自由。三、維護宗教傳教人士之傳承。例如︰保持佛教出家受戒之儀式、確保僧伽傳統不失、及其他宗教神職人員接替不衰。四、維護宗教表揚慈悲博愛之實際行動。各宗教人士應保有興辦教育、社會福利,並繼續得到政府按照適當津助支援及與內外來往聯繫,交換工作經驗等一切出入自由。


覺公上人在各種場合向社會大眾傳遞資訊,呼籲香港市民應該相信基本法,尊重基本法。只有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香港才會順利渡過過渡時期。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應國務院宗教局邀請,率領香港佛教聯合會代表團,進行第一次歷史性的大陸訪問,受到時國務院吳學謙副總理的親切接見。時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任務之局長在熱情會晤代表團時表示︰「九七後,香港佛教與國內的佛教會有友好聯繫,而組織上並不是隸屬關係,香港佛教是獨立性的。」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陳滋英副主任也表示︰「中國在一九九七年後,不會幹預香港的宗教事務。」香港佛教聯合會在此次參訪過程中,更得到有關方面高度評價,讚揚過去五十年來發展迅速,無論在中、港兩地均起了教育和福利作用。同時,又得到保證,中港兩地的宗教組織在今後會有更好的聯繫,兩地宗教界的地位是平等不二的。


覺公上人多次通過書面或演講號召全港佛教團體及廣大佛教徒作為社會一員,應克盡服務社會職志,緊守崗位。對香港回歸要抱有信心,繼續貢獻每一份力量,使香港於一九九七年平穩過渡,回歸祖國,維持繁榮和安定的社會局面。歷史告訴我們,宗教對國家繁榮和社會安定,有其相輔相成的效用。世界上所公認的每一個正規合法的宗教,其高尚教理,殊途同歸,都是覺世牖民的。如果能夠善於推廣,都是對社會民生有益有利的。覺公上人認為在未來香港特區,宗教自由政策,基本法已有明文說明,這是對香港宗教未來發展的莫大鼓勵,各宗教團體應與時並進推展善業,擴大服務,利益社群。


覺公上人在香港過渡時期為香港宗教界爭取合法權益的同時,念念不忘申請佛誕公眾假期的落實。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四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通過九七年下半年和九八年全年香港公眾假日安排的決定,主要是增加「香港回歸祖國,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國慶日」,刪除了有殖民地色彩的假期如「英女皇壽辰」、「重光紀念日」和象徵英軍登陸香港的八月浮動假期。不過,卻沒有應香港佛教界人士要求,將「佛陀降生日」列為公眾假期。覺公上人對此項決定投了反對票,是籌委會內唯一一張反對票。會後鄭重表示︰「香港有八十萬佛教徒,卻沒有任何東方宗教節日。但昨日籌委會的公報,卻沒有提到將來何時會增加佛誕假期,為此感到不滿和失望,故此投反對票。」堅決表示生命不息,申請不止。祇要有生命一天,仍會繼續向特區政府爭取,直至成功落實。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香港特區政府首任行政長官的三位候選人在競選答辯會上,覺公上人言簡意賅,當場向董建華先生提出兩個問題︰其一、九七之後,香港的宗教占到甚麼地位?其二、回歸後,宗教的假期又如何呢?董先生答覆︰「基本法三十二條,一百三十七條,都談到宗教的問題,保證將來香港宗教自由。在宗教方面所做的事情,如辦學校等一切都可以繼續。我想,香港的宗教在香港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不但在精神方面,而且在學校方面,在醫院方面,在老人院方面,各方面宗教都有一個特別大的貢獻。所以,我想在九七之後,宗教一定要保持它的地位,我們都很尊重宗教。關於假期的事情,法師幾次提出來,我覺得在香港回歸之後,中國人自己當家的時候,有些假期是應該作一些調整。」覺公上人對董建華先生的答覆感到非常滿意,並表示以董先生的行政管治能力和為人道德抱負應該可以勝任首屆特區行政長官一職,對此懷有信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願畢竟得圓滿。一九九八年九月九日,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通過從一九九九年起將佛誕(農曆四月初八)訂為公眾假期。從不惑之年開始申請,前後將近四十年,終於得償宿願,百感交集,甚為欣慰。當年,覺公上人已屆八十高齡。


一九九九年五月,香港開埠以來第一個「佛誕公眾假日」正式實施。這是數十年聯合全港佛教徒和爭取社會各界支持的努力結果,香港近一百萬佛教徒從此有了真正的佛誕假日。為慶祝和紀念這個具有里程碑式的神聖日子,成功向中央人民政府申請批准「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佛牙舍利」迎請來港供奉。時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德高望重的趙朴初老居士以九十三歲高齡親自率團恭送佛牙舍利到香港供奉。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前後共十天有近三十萬人前往瞻禮,影響深遠,轟動寰宇。


二○○四年,全球禽流感爆發,人心惶恐不安之際。於當年佛誕期間,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五日,成功向中央人民政府申請批准「陝西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迎請來港供奉。時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劉延東部長,國家宗教局葉小文局長等親臨主禮大會。前後十天,有近一百萬名香港市民及海內外信眾誠心瞻禮,盛況空前。佛指舍利的圓滿供奉在那段特殊的時期裡,真正起到了以佛安心,以法療心的殊勝作用。


在參予香港基本法起草的工作過程中,覺公上人與多位中央領導結下了許多別具意義的緣及留下值得回味的公案。如在會場自告奮勇,起身述說申請佛誕公眾假期受到港英政府的不公平對待,全場注目,摒息以聽。又,與前主席江澤民先生以上海話對話等等,在教內外一時傳為美談。尤其是在鄧小平先生的關切下,促使了覺公上人離開家鄉半個多世紀後的回鄉探親之旅。二○○四年,值鄧小平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接受《大公報》記者的訪問,暢談與鄧公的因緣,表示對鄧小平先生懷有崇高敬意,仰之高山而彌高。同時,撰寫《宏遠高瞻 港人珍視》一文發表,以此紀念世紀偉人鄧小平先生百年誕辰。認為鄧公宏韜遠慮,為國為民,豐功偉績,說之不盡。更從一個宗教人士身份的角度,思考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和一國兩制的世紀構想,讚頌鄧小平先生對中國佛教,以至各宗教,所給予的直接或間接的宏遠恩澤。


五、世界佛教.一體同觀


覺公上人願心廣大,弘法利生,孜孜以求。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次當選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時,就向大會莊嚴承諾,表示今後工作開展著重四點︰一、弘揚大乘佛教;二、加強四眾聯繫;三、發展社會福利;四、應導人心正思。蟬聯會長至今餘四十餘年,以實際行動,以身示範,實現承諾。真可謂弘願如山,矢志不移。


覺公上人在弘法利生志業的籌畫中,永遠不離社會,緊貼時代脈搏,大屋建瓴,運籌帷幄。二○○五年,在香海正覺蓮社成立六十周
年之際,明確提出蓮社願景︰契合時代,弘揚佛法;整合資源,光大佛教;和合四眾,成就佛道。蓮社根本宗旨︰弘揚正信正法,宣導覺知覺悟,落實悲智悲願,推動和諧和平。蓮社整體目標︰莊嚴教觀道場,僧俗同修福慧;推廣全人教育,造就時代英才;宣揚正覺文化,利樂社會人群;普及濟困安老,光揚人倫道德。為蓮社未來發展建構起社團文化、理論支撐和實踐方向。


覺公上人不僅重視本港佛教弘揚和發展,同時也十分關注並積極參予世界佛教的整體發展而貢獻智慧。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覺公上人就曾邀請世界廿六個國家和地區,三十九個代表各國佛教組織的單位共千餘人在香港舉行世界佛教弘法大會。覺公上人向大會提出:如何加強佛教各地聯繫、如何促使佛教文化交流、如何培植佛教後進青年、如何推進佛教各地福利、如何弘揚佛法,尋求世界和平及人類幸福等五個研討課題。時至今日,這五個課題仍然是佛教界當前及今後很長時間內所急需重視和落於實處的長遠工程。


二○○五年,覺公上人以八六耄耋之年率港澳佛教代表團前往海南三亞,出席世界佛教論壇籌備會.三亞圓桌會議,並作了《繼往開來,承擔佛教在全球化時代中的社會使命》專題發言。認為發起世界佛教論壇是時代對佛教的要求,也是佛教自身發展的需要。強調在促進不同區域佛教的交流合作,加強與其他宗教的平等對話和尋求協作的同時,還要加強佛教自身的反省和革新,並吸納世界先進文化,充實自身教義內涵。希望佛教要一如既往為促進社會的安定與和諧,世界的安全與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六年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作為兩岸三地八位發起人之一,覺公上人率領港澳代表團出席於浙江杭州開幕和舟山閉幕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今屆論壇以「和諧世界.從心開始」為主題。全球三十餘國家及地區的政界、教界和學界人士共千余人蒞會參加,可謂盛世、勝時、勝地、勝事,盛況空前,全球矚目。論壇的順利籌備和圓滿召開得到了中央領導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並寄予很大的期望,充份體現了國家宗教政策的貫徹落實,體現了信仰的自由化和多樣化。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會議的主題定為「和諧世界.從心開始」,集中體現了佛教胸懷天下,從心著手的時代人文精神。這不僅是一次大型國際佛教會議,同時也是一次為眾生謀福祉,為社會謀和諧,為世界謀和平的莊嚴聚會。覺公上人相信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將大力促進全球佛教的團結合作,有效履行佛教的社會責任,積極承擔佛教的和平使命,為人類社會作出積極永久的貢獻。


二○○七年十月七日至八日,為籌備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特發起於香港舉辦「兩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討大會」,廣邀兩岸四地教界和學界大德,共同圍繞「共建和諧世界,發揚佛陀精神」為主題展開研討。同時,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主題的確立,發揮集體智慧,建言獻策,集思廣議,拉開了籌備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序幕。


二○○九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一日,覺公上人以九十高齡率領港澳代表團共一百多人,出席「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今次論壇的主題是「和諧世界.眾緣和合」,分別於江蘇無錫開幕,臺北閉幕。香港佛教聯合會作為四家主辦單位之一積極參予會議的籌備和大力支持承辦單位。覺公上人響應論壇主題,發表專題論文《慈悲思想的義理與現代意義》,並作開幕致辭。在臺北小巨蛋體育館閉幕禮上,代表主辦單位致詞,向為論壇的召開而付出辛勞的江蘇無錫和臺北組委會,向台前幕後所有參予者,隨喜者表示最衷心地感謝和至誠的祝福。覺公上人深信︰論壇將對促進世界佛教的交流和融合,增進全球教佛教徒的聯誼和溝通,促進佛教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促進佛教為世界和平、社會和諧、人心安定、大眾福祉而作出更大的努力和奉獻。覺公上人莊重表示︰世界需要和諧,和諧需要佛教。佛教需要我們發大誓願,精進不懈,努力開拓。至誠祈願佛陀智慧之光,慈悲之光,和諧之光遍照全球,永駐人間。


覺公上人常說:盡形壽,獻身命,為佛教努力,是佛弟子應有的責任;至於承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更是廣大僧伽責無旁貸的使命。多年來,香港憑著地緣優勢、多元文化的背景以及良好的佛教信仰基礎,在加強兩岸四地佛教界的互通合作和共同推進弘法志業方面,國際間佛教的交流聯誼等各方面,覺公上人領導的香港佛教界發揮了獨到的作用。同時,覺公上人以個人的威德感召亦作出了無我的貢獻。


六、融合宗教,推動和諧


覺公上人愛國愛港,始終不渝;為教為人,言必行果。數十年來發揚佛陀在人間的精神,推動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早在一九六八年,與當時世界佛教僧伽聯合會副主席、世界佛教社會服務聯合會會長、越南佛教領袖釋心珠上座就促進世界佛教工作交流意見,聯合簽署一份呼籲聲明書,呼籲全世界佛教徒合作,以佛教精神和理念推進社會教育和文化事業。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二十五至三十日,以香港佛教代表身份應邀參加在新加坡召開的亞細亞宗教和平大會。作了《宗教與世界和平》獻詞,呼籲人類和平相處,並參與大會第三部份之「宗教對社會服務」專題討論。希望亞洲各地宗教界人士們,在亞洲宗教者和平會議組織委員會召集下,商討如何推動世界和平,使人類相安,發展經濟,互助服務,改善生活。曾一度擔任「亞洲宗教和平大會」香港區主席一職。


一九七八年六月,以香港佛教領袖身份出席於世界會議中心舉行的香港宗教領袖座談會,這是香港宗教界有史以來的首創。該次會議不采主席制,各教代表以自由談話方式針對傳播媒介(例如電影電視)的道德水準問題和青年問題分別發表意見。決定今後每年舉行一至兩次的座談會,彼此交換看法,集中取得一致意見,促進各宗教間和而不同,摒除隔膜,抱持共同而唯一的志願︰淨化人心,福利社會。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三十多年來,六宗教同人相互尊重、互相欣賞,教派雖異,義理則一,均屬以利世益人為目的。表現出跨越宗派界限,一切皆以保持香港市民心靈健康為依歸,不分你我之團結性。和諧合作無間,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在未來歲月,必能再接再勵繼續發揮此種互助互愛精神,在各自領域範疇的基礎上,切磋砥礪,交流經驗,推動宗教事業,提高民眾心靈質素,裨能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為香港前途福祉作出更多努力。


二○○七年五月,應聯合國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邀請出任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主席。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是根據聯合國二○○○年宗教及精神領袖千年世界和平高峰會議倡議,於二○○二年六月十四日在泰國曼谷成立,當時有來自世界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三種主要宗教的近千名代表出席了大會。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是一個全球性宗教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由世界和平千年大會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按章程規定,理事會將每年召開一次會議,每十年召開一次全球宗教界大會。


有西哲說︰做大事的,眼光應當看到將來,力量需要用於現在。


七十年來,覺公上人立足香港,放眼全球,心懷兩岸,引領香港佛教融匯于大中華佛教並走向國際。廣結十方善緣、集合大眾智慧、彙聚社會資源,帶領佛教四眾同仁致力於佛教弘法及文化建設,興辦佛教教育,開展佛教安老護理,推行佛教醫療福利,開闢佛教墳場喪葬服務、廣作佛教慈善救助等善業,以便服務於人的生、老、病、死、患難等等各個階段的需求。希望以此種種佛教多元志業為兩岸佛教界得以借鑒。尤其在推行佛化教育和安老服務方面建樹頗豐,厥功甚偉。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覺公上人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GBS),以表彰長期以來積極參予公益事業,為香港社會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特區政府嘉許語稱︰「覺光法師多年來熱心服務社會,表現卓越,尤其致力弘揚佛理,貢獻良多。在他的領導下,香港佛教聯合會已成為香港一個主要的慈善團體,提供多元化的社會服務。覺光法師亦積極推動眾多國際佛教活動,大大提升香港在世界佛教界中的地位及形象,建樹良多。」


結 語


進止安徐如象王,勇猛無畏猶獅子,不動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眾熱。


覺公上人六十多年來悲智雙運,內弘外化;權實並施,為教問政;求同存異,融合各教;廣納眾緣,法澤敷洽。致心服務香港佛教,令正法得久住;唯求貢獻香港社會,造福利於人群。苦志力行,殫精竭神,無有稍息。


覺公上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將此身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聽似平常,實有深意。這不僅是上人從初心直至今天從未忘卻的菩提大願,也是對個人審慎嚴謹、毫不鬆懈的終身自律,更是對後輩晚學們的慈悲加勉和殷切期望。


《摩訶般若經》記載佛陀解釋何為菩薩行履而說過一席話。佛言︰「有菩薩從初發意以來,自除身粗業、除口粗業、除意粗業,亦淨人身口意粗業……自佈施亦教他人佈施……持是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之,回向淨佛國土故。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亦如是。」覺公上人雖年逾耄耋,仍為法為人,老驥伏櫪,大施教化,未曾言休。深心堅固,恒不退轉,具勝希望,如救頭燃。慈心有大力,自在而能為。這是覺公上人九十年如一日,菩提道履一路走來的真實寫照。


謹以此文,感念覺公上人法乳之恩。


恭祝上人無量壽!人天永泰,法界長春!


佛曆二五五三(西元二○○九)年佛誕節前夕